外贸骗子常用手段,这些套路要警惕
宏鹏发带你们了解外贸行业里那些藏在 “大单” 背后的骗局 —— 最近,我们接触到一位外贸客户的真实经历,不仅揭露了骗子的狡猾套路,更给所有做出口生意的人提了个醒。
这位客户前段时间在展会上,遇到了一位自称来自中东某大型企业的客人。对方一开口就提出要订购五十台机械,这样的 “大单” 让客户既惊喜又谨慎,当即查询了对方公司的企业信用报告。报告显示,这家公司不仅信用情况良好,规模也十分可观,客户悬着的心稍稍放下,当场就报了价格。
令人意外的是,转天客户就收到了这位客人的邮件,对方在邮件中明确提出采用 DP(付款交单)的付款方式,整个交易推进速度远超常规。就在客户准备起草合同,即将盖章确认的时候,一个细节让他停下了动作:客人名片上印的公司名称是 XYZ 公司,邮件签名也与之对应,但发件邮箱的后缀却是 XYX,和他之前查到的公司官网域名只差了一个字母。
要知道,我们作为出口代理,每天要处理几十套清关文件,对这类信息细节早已形成职业敏感。察觉到异常后,我们立刻提醒客户:“先别急着盖章,让对方用官网公示的官方邮箱重新发送邮件确认。” 可就是这个合理的要求,却让对方彻底没了动静 —— 后续无论客户怎么联系,对方都再也没有回复过邮件,一场 “大单” 骗局就此浮出水面。
其实,这正是外贸骗子常用的套路之一。他们深谙外贸人对 “大客户”“大订单” 的期待,往往会伪装成知名企业,利用真实的企业信用报告降低受害者的警惕;交易过程中,他们不砍价、不纠结细节,用 “超高效” 的姿态让受害者来不及深思;最后在关键的沟通环节,用类似 “差一个字母” 的虚假邮箱打擦边球,一旦被识破就立刻消失,不留痕迹。
对于做外贸的朋友来说,越是遇到这种 “不按常理出牌” 的 “爽快客户”,越要绷紧神经。在对接过程中,一定要仔细核对对方的企业信息,尤其是官网域名、官方邮箱等关键触点,哪怕只是一个字母的差异,也不能轻易放过;不要被 “大单” 冲昏头脑,遇到推进过快的交易,多花时间验证对方身份,必要时要求提供额外的企业资质证明;如果有出口代理协助,也可以多参考专业团队的建议,毕竟常年处理各类文件的经验,能帮我们更快发现异常。
其实在对外贸易中,类似的骗局并不少见。“天上掉馅饼” 的订单背后,往往藏着看不见的陷阱。如果你们在做外贸的过程中也碰到过类似情况,或者有其他防骗经验,欢迎分享交流,一起为外贸交易筑起安全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