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外贸出口现状是什么?卷中求生,中小企咋破局?
当前中国外贸出口的真实图景 —— 一边是多国高关税筑起的壁垒,一边是国内市场内卷的压力,不少外贸人陷入迷茫。今天,宏鹏发聊聊中国出口的现状与中小企业的破局之道。
当前中国出口确实面临多国家高关税压力,主要集中在汽车、钢铁、电子配件这些行业。比如对墨西哥出口汽车,利润直接被压缩 15%,不过不少企业转去当地组装,能缓解一部分压力,整体还没到 “订单全流失” 的程度,只是利润薄了不少,大家都在 “赚辛苦钱”。
那加关税只因中国商品便宜吗?不全是这样,更核心的原因是贸易保护和产业链重构。像欧洲对光伏配件加税,表面是怕冲击本地市场,实际是想保护本土产能;东南亚部分国家加税,也有发展自身制造业的考量,不能只盯着 “价格低” 这一个点看,背后是更复杂的产业竞争逻辑。
既然高关税压力大,咱们就不能换个市场卖吗?出海工厂真能避关税吗?宏鹏发身边有位老板 2019 年就去越南开纺织厂,一开始确实顺利,避开了不少关税。可去年开始,泰国对中国出口的手套征收反倾销税,这位老板吐槽:“原以为躲得过关税,没想到绕了一圈还是要面对,现在连东南亚都卷起来了,想单纯靠换市场避税越来越难。”
如今大家都在说外贸内卷,一边是关税高墙拦着,一边是国内内卷盯着,外贸人该选哪条路?中小企业咋破局?其实没有标准答案,但有方向可寻。有个做机械设备的朋友,硬扛着欧洲 80% 的关税,靠设备易维修、售后响应快的优势,照样拿下订单;还有朋友去非洲开厂,不只是做组装,还帮当地建配件厂,把产业链带过去,反而站稳了脚跟。
不过光靠 “低价拼杀” 肯定走不远。低端家居行业里,中国企业互相压价,最后利润归零;欧盟最近调查中国电动车,也和 “卷低价” 有关,容易引发反倾销。前阵子认识个做智能家居的企业,没跟风拼低价,反而针对东南亚雨季做本地化设计,把插座改成防水款,现在在马来西亚都开了门店。
对于中小企业破局,宏鹏发给出三个小方向:一是做细分,比如只聚焦欧洲户外露营配件,不搞全品类分散精力;二是做小品牌,东南亚消费者认可中国家电小品牌,利润比贴牌高 30%;三是与上游抱团,一起压低原材料成本,共同扛住关税压力。
如果您还在为外贸出口难题发愁,不妨留言,咱们互相取取经,一起寻找更适合的发展路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