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贸人注意了!买单出口将被终结!企业如何合规出口?
2025 年 4 月,海关总署联合四部门发布公告,明确终结 "买单出口" 模式,要求所有出口企业 6 月 30 日前完成合规改造。这场针对外贸行业的监管升级,正倒逼中小微企业告别 "借资质报关、买单证出口" 的灰色操作,转向国家主推的 1039 市场采购贸易政策实现合规发展,想了解1039的可以咨询宏鹏发哦。
一、买单出口彻底失效:三大核心风险敲响警钟
曾经,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进出口权、订单零散、进项发票缺失等问题,依赖 "买单公司" 借用资质出口,看似节省了 3%-5% 的操作成本,却埋下多重隐患:
法律风险骤增:深圳某电子商 2024 年因买单出口被查,因报关单与收汇主体不一致,被认定为 "伪造单证骗税",负责人面临 5 年刑期,企业被追缴税款及罚金超 150 万元。新规实施后,报关单、收汇账户、开票主体必须 "三流合一",借用他人资质直接触犯《海关法》,最高可处货值 3 倍罚款。
税务追溯成常态:金税四期系统已实现出口数据全链条穿透,2023 年被清查的买单企业中,超 40% 被追征 13% 增值税及每日 0.05% 滞纳金,某义乌小商品商补税金额达年利润的 60%。
信用评级直接降级:外汇管理局将买单行为纳入 "货物贸易 B 类企业" 管理,企业不仅无法享受便利化收汇(每笔业务需额外提交 12 类单证),还会影响银行授信,2024 年已有 3 万余家企业因信用问题被暂停跨境结算。
二、1039 政策破局:四大优势破解出口难题
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合规刚需,国家试点推广的 1039 市场采购贸易政策(海关监管代码 1039),精准解决三大痛点:
(一)门槛大降:无票也能正规出口
取消进出口权注册资本限制,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即可在 31 个试点市场(如义乌、广州花都)备案,7 个工作日拿到出口资质,彻底解决 "想合规却办不了证" 的问题。2024 年试点市场备案主体中,60% 是年出口额 100 万美元以下的小商户。
(二)成本直降:税负比买单还低
实行 "免征不退" 政策,无需进项发票,综合税负仅 0.5%-1.5%。以年出口 200 万美元的企业为例,相比买单出口(隐性成本约 3%),每年可节省 6 万元,还避免了税务追查风险。
(三)收汇合规:个人账户也能用
允许通过专用账户收汇,支持跨境人民币结算,收汇资金可直接转入个人卡或对公账户,解决了个体商户长期面临的 "收汇难结汇繁" 问题 ——2024 年试点市场通过 1039 收汇超 400 亿美元,同比增 35%。
(四)通关提速:3 步完成出口流程
备案企业享受 "简化申报" 特权:录入商品信息生成专属编码→委托报关行凭备案证申报→全国 15 个海关口岸通办,单票通关时间从 48 小时压缩至 3 小时,还可对接跨境电商实现 "一站式发货"。
三、3 步搞定合规:1039 政策实操攻略
1. 备案准备(7 个工作日搞定)
主体要求:在商务部公示的 81 个试点市场内注册的企业 / 个体工商户(如义乌国际商贸城入驻商户)
材料清单:营业执照、法人身份证、场地证明(自有 / 租赁均可)
办理渠道:通过 "国际贸易单一窗口" 或试点市场服务中心线上提交,审核通过后领取备案登记证及电子口岸 IC 卡。
2. 出口操作(比买单更简单)
组货申报:在试点市场联网平台录入商品名称、数量、HS 编码,生成带 "1039" 标识的申报清单;
报关通关:用备案主体抬头委托报关,无需提供增值税发票,全国海关通用;
收汇结汇:境外货款直接打入专用账户,可选择即时结汇(汇率实时锁定),资金到账后自由支配(对公 / 对私均可)。
3. 合规要点(避免踩坑关键)
保存交易记录:订单合同、物流单、收汇凭证至少保存 5 年,以备查验;
拒绝 "借抬头":必须用自己备案的主体报关,切勿为省事借用他人资质;
善用过渡期政策:6 月 30 日前完成备案的企业,首年税负可再降 0.3%,错过将面临更严格审核。
这场监管变革不是危机,而是中小微企业摆脱 "灰色地带"、获得长期发展的转折点。抓住 1039 政策红利期,就是抓住未来 5 年的外贸合规新机遇。现在行动,才能在 7 月新规全面实施前,真正实现 "合规出口、放心收汇"。